学科简介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是原国家建材部最早布局的四个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入选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和“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评级。本学科本科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生教育始于90年代初,2002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
本学科已形成网络系统与数据安全、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视觉计算与应用、智能物联与系统4个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引进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1名,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26人。学科拥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数据与应用中心”“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国产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培育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和“信息处理与认知计算‘十三五’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学科坚持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三全育人”,荣获山东省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优秀学生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具有35年历史的学生社团“图灵电脑协会”荣获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共2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入选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有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建有国家精品课、国家资源共享课、国家一流课程各1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5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先后培养了以麒麟软件总裁谌志华、方正科技总裁吴建英、长江学者吴淮宁、科技部秘书长苗少波等为代表的近1.5万名优秀毕业生。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3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项、青年项目39项,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53项;40万以上横向项目20项;参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三大奖”二等奖2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ACM区域/分委会新星奖3项。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AAAI等国内/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近五年累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6项。
坚持国际化办学,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建有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与北卡来罗那大学、滑铁卢大学等海外名校的研究生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作为山东省属高校中唯一连续五年获批教育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学科,近五年招收来自10个“一带一路”国家的47名国际硕士生。依托学科申报成功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4项国家级合作交流项目。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4个。
(二)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在原有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硕士学科授权点的基础上,于2018年获批为一级硕士学科授权点。
本学科现有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通信网络与技术三个领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智能信息计算、生物信息处理、图像处理、视觉与智能交互、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6个特色鲜明的研究内容。本学科依托“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信息处理与认知计算”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坚持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已成为山东省信息与通信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本学科现有教师3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硕士生导师16人,近年来与美国、英国等高校通过科研项目合作、访问学者、邀请来访等方式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本学科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0余项,已转化或应用的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本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本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具有扎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从事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独立从事与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产品研发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本学科围绕学科建设方向中的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问题,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合作进行了应用研究和工程合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